各局(办、委),庵东镇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宁波杭州湾新区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已经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6月18日
宁波杭州湾新区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业提质增量的要求、《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甬党发〔2017〕64号)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办发〔2018〕130号)文件精神,制定行动计划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和“全域都市化、城乡一体化、全域景区化”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根据《宁波杭州湾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接协调新城建设招商、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打造主题性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文体旅游“五位一体”全域旅游新格局,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产业、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为推动宁波杭州湾新区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加快建设“国际化产业名城、现代化美丽湾区”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1年,全区旅游产业总收入超过20亿元,旅游总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力争旅游产业全域覆盖、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服务设施基本健全、产品线路全面优化,初步建成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年游客量超千万人次的长三角闻名的旅游、休闲、医养目的地。
1.实现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全面建立。整合各方力量,深入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在领导体制、综合协调、联合执法、统计评价、多规融合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形成统筹推进、综合监管、部门联动、协调高效的全域旅游发展新动力,实现旅游业从行业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2.实现旅游产业战略地位全面确立。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全面推进主题性旅游设施、特色小镇、温泉宾馆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生态品质,推动新区旅游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覆盖。不断提升全区旅游服务环境,形成网络化的旅游交通、旅游厕所、精品步道、休憩设施等基础设施体系,全域化的咨询服务、智慧导引、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体系,品质化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等区域景观体系,全面提升游客体验感。
二、主要任务
(一)旅游项目全域推进
1.主题性旅游设施。把主题性旅游设施作为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的核心龙头。加快华强复兴之路主题园等项目建设进度,启动华强三期明日中国项目、熊出没旅游小镇等开工建设,争取三年内实现2个以上主题性旅游设施建成。通过方特东方神画、复兴之路、明日中国、熊出没旅游度假小镇等建设,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以主题性旅游设施集群为特色的“东方奥兰多”。
2.温泉宾馆。利用好新区珍稀的海底温泉资源,与周边地区差异化竞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初步形成以港中旅海泉湾项目为引领,海创湿地温泉酒店、海底温泉酒店等项目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全面打造成为浙江省最全面的专业理疗温泉、沪杭甬最优美的户外花式温泉、长三角最大最好玩的室内娱乐温泉休闲度假目的地。
3.特色小镇。完成新区现有滨海欢乐假期小镇、汽车智创小镇和共享智联小镇“2+1”的特色小镇创建,同步加快海泉湾温泉小镇、创智小镇等小镇建设,结合医养小镇的开发,探索医养旅游试验区建设,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引领新区产城融合、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4.生态湿地。提升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运营水平,开发生态观光、生态教育、生态度假等产品,实现生态保护和商业价值开发的有机统一,把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到湿地建设之中,打造成为贯彻“两山”理念、实现荒滩保护性开发的样板工程。同时,积极推进国家海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在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科学适度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积极融入长三角文化旅游全产业链,打造中国东南沿海最大规模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5.文化公园。加快推进灵鹫山公园、锦绣东方等项目建设,展示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精华。
(二)旅游业态全域开展
1.加快乡村旅游振兴发展
(1)创建乡村旅游示范。开展市美丽乡村示范区、A级景区村等示范创建。到2021年底,成功创建宁波水环境示范村1个、宁波市美丽乡村合格村2个、示范村2个、风景线1条;创建省A级景区村庄10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1个。
(2)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完成东、西两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框架建设,2020年底全面建成以葡萄采摘为主题的东三片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
(3)建成乡村旅游集聚区。在自然景观优势与全国文明村金名片的基础上,发展东西两大乡村旅游集聚村,三年新增体验项目10个及以上。
(4)培育乡村旅游精品线。结合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加快沿线道路景观改造和农业提升发展,将七塘公路打造成一条集农耕体验、特色农节、乡村游乐、田园慢行为一体的精品线,将八塘江南横路建设成为以“水光潋滟八塘”为主题的精品线。
(5)完善乡村旅游设施。完善乡村道路、标识、水、电、气、通讯、网络,以及旅游厕所、医疗场所、旅游咨询服务站、汽车维修点、医疗急救站等配套设施。升级改造乡村综合服务站并纳入旅游服务体系,重点完善西部集聚区游客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快公路网的完善,推进构建“一横一纵”道路框架,提高对乡村旅游点的覆盖率,重点抓好交通干道、旅游景区到重点乡村旅游点的路网建设,着力改善重点乡村旅游点的交通条件,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美观程度、覆盖范围和技术标准。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2.培育工业旅游发展新动能。大力开发以汽车、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旅游产品线路,推动企业变景点、园区变景区,将工业旅游培育成旅游发展的新领域和工业转型的新动能。推进大众、吉利等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开展工业旅游,以汽车小镇建设为龙头,打造1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大众、吉利、E设计街区、跨境电商展示中心等主要工业旅游点。
(三)旅游服务全域配套
1.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抓好全区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力争完成厕所改(新)建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区厕所“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环保卫生、如厕文明”。进一步加快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及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交通枢纽、旅游交通集散点等区域新建、改建A级及以上旅游厕所30座。鼓励设置第三卫生间,因地制宜免费开放社会厕所。探索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的市场供给方式和运用新技术实施厕所革命。
2.规范旅游导引标识标牌。深化新区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双语化改造工程,规范涉旅场所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构建设计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到2021年底前做到宁波市范围内实现新区景区引导系统完善。
3.创新旅游咨询服务供给模式。完善旅游咨询平台,提升智慧旅游咨询功能,拓展智慧旅游网络体系,积极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创建。线上将新区景点、宾馆、美食等纳入“一机游宁波”智慧化服务系统,并充分运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和旅游微博等自媒体发布平台,实现旅游资讯发布、旅游线路引导等智慧营销活动;线下完善和提升新区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咨询功能。
4.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与游客承载量相适应、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科学的生态型旅游停车场系统(配备适量充电桩)。同时在停车场基础上,谋划适应自驾车旅游新趋势的新区房产露营基地建设。按照TOD的规划理念和建设“东方奥兰多”的全域旅游布局,全面启动旅游配套基础一期工程建设。
5.强化市场监管服务职能。加强我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以平安和谐为目标开展旅游执法,联合卫生、安监等多部门开展常态化旅游执法和安全大检查,不断提高旅游执法水平,推动景区、旅行社、餐饮业、旅游购物市场等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净化旅游市场运营环境。倡导绿色出行、透明消费、文明旅游,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的道德水平、诚信守法意识和文明素质。
(四)旅游市场全域营销
1.完善旅游营销方案。加快全域旅游推广体系建设,加强新区全域旅游的推广工作,提高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建设华东地区旅游目的地为目标,2019年完成新区全域旅游推广策划方案,在巩固省内市场、深挖上海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江苏、安徽、福建等周边新兴市场,逐步实现华东地区投放,全面打响宁波杭州湾新区区域旅游品牌。精心提炼新区各类旅游产品品牌口号和标识等品牌元素,广泛运用于余姚高铁站、长途汽车站、辖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地,全面打造千万人次旅游目的地门户形象。进一步完善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奖励政策。
2.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建立政府、行业、企业、媒体、公众、游客等多主体参与的营销机制,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建立推广联盟合作平台,采用微博、微信、微电影、APP客户端等新媒体进行旅游宣传推广。加大与携程、同程、去哪儿、淘宝、百度、美团等电商合作力度,特设宁波杭州湾新区旅游推介专栏,集中推介新区精品旅游产品。策划举办具有新区特色的旅游品牌节事活动,不断扩大宁波杭州湾新区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由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旅游工作的副主任为副组长、各涉旅职能部门和庵东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新区全域旅游工作,研究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从全局谋划和加快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商务局,具体负责全域旅游日常工作。同时,强化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确定时间表、进度表,并将考核纳入到全委决策执行追踪系统。
(二)加大资金扶持。新区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用于项目招引建设、业态培育引导、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营销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补助和奖励。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基金杠杆效应和投融资平台作用,撬动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区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企业扶持,开发金融产品,鼓励旅游企业以特许、营运、收费等经营权抵押和股权质押的贷款方式进行融资。
(三)加强用地保障。研究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专项政策,每年度安排一定数量的旅游项目用地指标,保证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需要,确保旅游厕所用地保障力度。积极研究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旅游和旅游新业态用地政策,开展旅游差异化用地、“点状供地”、公共旅游配套设施用地备案制等新举措的探索和尝试。对乡镇街道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应予以适当倾斜。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旅游人才培育,建立健全旅游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快招引旅游策划规划、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强化旅游行业人员培养,组织开展乡村旅游培训,对乡村旅游带头人、从业者进行专项培训,切实提高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组织开展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导游人员分级管理和分类培训,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