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杭州湾研究院园区正式启用。中科院副院长、科学院院士张亚平,全国政协常委、工程院院士李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董贵波,省科技厅党组书记何杏仁,宁波市副市长陈炳荣及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慈溪市委书记杨勇出席。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黄政仁,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史建范,以及省市组织、发改、经信、科技、人社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中科院长三角区域院所负责人参加。
张亚平对省、市给予中科院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杭州湾研究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希望,宁波材料所能够充分依托杭州湾研究院的各类科研平台,围绕宁波市建设汽车制造、新材料等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目标,打造科研成果转化技术链条和价值链的新典范。
余红艺对研究院园区的启用表示祝贺。她指出,在中科院的有力指导下,在省、市及新区的支持下,杭州湾研究院必将在“十四五”期间和未来的发展中成为前湾新区最强劲的创新活力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发动机,为推动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何杏仁表示,省委省政府坚持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首位战略,杭州湾研究院是浙江省与中科院深化合作的又一成果,也是浙江省加快新材料科创高地建设的举措之一,对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新材料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杨勇指出,作为前湾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杭州湾新区是宁波对接上海的前沿阵地,也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今年前三季度,新区GDP跑出了6.7%的“加速度”,这其中离不开杭州湾研究院等重大科创平台的创新赋能。研究院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是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工程化平台,祝愿研究院发展越来越好。
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坚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打通“原始创新—应用基础—工程化—产业化”技术链的重要工程化平台,是宁波材料所强化创新驱动、创建新材料创新高地。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要抓手,杭州湾研究院是宁波材料所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
围绕宁波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研究院初步建成先进能源材料工程实验室研发平台、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测试中心杭州湾分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三大平台,布局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及器件、高性能磁性材料制备及工艺、海洋功能防护材料、能源储存与转化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等科研方向。
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创新机制体制、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搭建工程化验证平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利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后续园区改建,布局10个以上工程化项目,争创3个以上省部级工程化平台,培育孵化多家高新企业,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产业集群,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六争攻坚、科技争投。可以说,宁波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是新区匠心培育科创平台,筑巢吸引科研人才的一次生动实践。截至当前,材料所已累计走访服务新区企业1000余家次,并与吉利、方太等13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1项,意向在谈合同20余项。
自成立以来,宁波杭州湾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焦新兴产业导向,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筑多元创新体系。随着吉利汽车研发中心、康龙化成、复旦杭州湾科创园、麟沣医疗科技产业园、e设计街区、方太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一个个“大好高”科研平台地纷至沓来,新区创新动能进一步释放。
目前,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6家,市级以上企业研究院7家(国家级1家、省级1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54家(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1家(国家级2家,省级6家)。新区人才总量超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硕士、副高、高级技师及以上)6300人,外国专家250余人。前不久,新区出台人才新政,通过优化引才、用才、育才、留才政策,打造人才发展“智创湾区”“活力湾区”“青春湾区”“工匠湾区”“幸福湾区”,人才虹吸效应跃升。
活动中,航天结构及功能复合材料研究部、先进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部、功能碳素材料研究部、宁波材料所测试中心杭州湾分中心等首批四大创新研发部入驻研究院园区。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与材料所杭州湾研究院签署人才引进保障协议。与此同时,稀土永磁联合创新中心揭牌,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落户,一批项目进行签约合作。